她却只是应了句:“正要看看这‘好日子’前,京中如何热闹,以后到了东宫,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谁知刚走到街角的一家茶坊外,就听见里头一阵谈笑声。
那声音低低哑哑,却格外熟悉。
沈念之脚步顿住。
她偏头,视线透过茶坊半掩的雕花窗格,正巧看见苍晏穿着便服,端坐在椅子上,与一人对弈饮茶。
那人不是旁人,正是新晋中书令陆长明。
两人言语清浅,眉眼尽是风度。
“日后朝中多仰仗陆大人提点,我入朝不过数年,尚属晚辈。”
“自今日起,若得恩师提携,苍某不胜荣幸。”
陆长明抚掌轻笑:“‘恩师’二字,苍大人未免折煞老夫。”
苍晏却神色不变,执扇轻点茶盏,语气平静:“我此生只认一位师长,那便是陆大人。”
沈念之倏地站定,唇角冷下来,她看着里头那人,眉眼温润如旧,语气从容似春风拂柳,还是和她初见时那个少年郎无两。
可如今,那少年却换了座师门。
霜杏也听到了,气得脸红脖子粗,低声骂道:“他居然——小姐,您……还曾为了他……他居然去给陆家做……!”
沈念之却没说话。
她只是盯着苍晏的身影,冷不防地,苍晏像是心有所感,忽然抬眸——
两人目光在雕窗之外猝然相对。
苍晏眼神一滞,却未闪避,只是微微颔首,姿态沉稳客气,像在对待一位旧识。
接着,他竟轻声与陆长明笑言:“这便是太子殿下欲迎娶的沈娘子。”
“不过,臣倒是看不出殿下看上她哪一点。”
霜杏险些冲进去被她拉住,气得脸红:“小姐,他、他……他怎能如此!他不是人!”
沈念之忽地冷笑一声,朝茶坊门前轻轻呸了一口,吐得干净利落,唇角还带着讥讽的笑。
“我真是瞎了眼,他倒说得好——‘只认一人做师长’,前些日子还口口声声说沈阿爷是授业之恩,如今怕是只觉得晦气吧。”
“呸,姓苍的,真不是个东西。”霜杏气道:“奴婢早说他靠不住!他和太子殿下论起来还是表亲……可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沈念之嗤地一笑,语气越发凉薄:“照你这么说,我嫁过去,要是见着他,他岂不是成了我表兄,啧……真不如死了。”
她说完,转身拂袖而去,脚步毫不停顿,连霜杏都小跑几步才追上。
而此时,茶坊内。
陆长明望着沈念之离去的背影,似笑非笑地看了苍晏一眼:“苍大人——这一遭,你也真能忍。”
苍晏低头饮茶,动作优雅不乱,只是那执扇的右手,指节却已悄然泛白。
“我怎会与一妇人见识,她那名声,陆大人在京中又不是不知道。”苍晏每个字说的都很淡,像是再说一件不相干的事儿。
“不愧是我看上的人。”陆长明举杯笑道。
苍晏没有说话,只饮尽一盏苦茶,杯底微凉,茶味极淡,却涩得喉头发苦。
“你如今还未婚配,我倒是有个侄女,去年刚过及笄,性子温顺,人也聪明伶俐。”陆长明笑着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揣度,“改日若得空,我便去与长公主提上一提,兴许能促成一段好姻缘。”
“我只愿你安好。”
苍晏闻言,微一颔首,眸光不动,神情却并不尴尬,反倒略带自嘲地轻笑了一声。
他抬手斟了盏茶,语气极平,温润中藏着分寸拿捏得当的疏离:
“陆相一番好意,书阳心领。不过,说出来不怕您笑话——近几年患了隐疾,牵连脉络之气……唉,我这连药都还在吃着,御医看了几次,至今都不敢随便允婚。”
他轻叹一声,语调极低:“是怕误了姑娘大好日子。”
说罢,他眉宇温和,面色不失谦恭,神情里却带了丝似有若无的克己与疏淡,话已说得再清不过,却不露半分唐突。
陆长明一愣,旋即也不好再强言,只笑着打了个哈哈,道:“原来是这样……倒是我唐突了。还是你身子要紧,切莫勉强。”
又过了几日,大婚的日子眼瞅着越来越近,晋国公府。
午后,雪未再下,却仍阴沉。
庭院深深,雪压檐角。沈念之披了件酡红的比甲,正倚在廊下闲坐饮茶,暖炉轻燃,梅枝微斜,白雪尚未消尽。
霜杏匆匆而来,轻声在她耳侧道:“小姐,顾大人来了。”
她指尖一顿,茶盏微倾,却稳稳落回案上。未抬头,只漫不经心地问:“他来作甚?”
“说是……归还青州途中,小姐遗落的簪子。”
沈念之轻轻一笑,终于抬眼望了霜杏一眼:“这人倒也仔细,连一枝簪子都惦念得紧。”
“他人呢?”
“在花厅外,不肯入,只说若小姐不愿见人,他便自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