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9章(2 / 2)

出言结交。

陈群拱手一礼:“颍川陈长文。”

陈登:“……”

他忽然明白那股莫名的亲近感从何而来了。那位强行攀亲的昭侯,可不就是自称出自颍川陈氏?

陈登曾仔细推敲过此事。以陈昭这般死皮赖脸认亲的做派来看,恐怕连”颍川陈氏”这个出身都有水分。十有八九,颍川陈氏也是运气太“好”,偏巧和昭侯同姓,又因名望太盛,才平白摊上这么个亲戚。

莫须有的亲缘关系让陈登迅速和陈群熟悉了起来。

“此次科考,元龙兄可有把握?若是你我名次不佳,让旁人拔得头筹,只怕小姑母又要责怪了。”陈群语带调侃。

陈登闻言一怔:“昭侯竟是长文姑母?”

那岂不是和陈群父亲一个辈分,陈群之父陈纪是颇有名望的大儒,陈登也听闻过其名字。

忽然多出来一个比其长子年纪还小的亲妹,好怪。

陈群敏锐地从陈登的反应中捕捉到什么,眉峰微挑,顿时了然。

那日他可是亲耳听着陈昭喊陈珪“兄长”,为此他还背地里笑了好几声,颇有“倒霉蛋不仅他一家”之感。可看陈登今日模样,竟然不知道陈昭是和他爹称兄道妹。

这就有意思了。

“何止是在下之姑母,亦是元龙兄之姑母啊。”陈群慢条斯理欣赏陈登如遭雷劈的表情。

陈登脸色变幻不定,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此事家父从未提及。”

“无碍,现在知晓也不晚。”陈群一想到被安排一堆脏活累活的不仅自己一人,心情迅速好起来。

正当陈登思绪纷乱之际,考院大门”吱呀”一声打开。监考官站在台阶上高声道:”诸位考生,依序入场!”

陈群轻拍陈登肩膀:”元龙兄,该进场了。”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考完不妨同去拜会昭侯?毕竟都是自家人。”

陈登勉强定了定神,却见陈群已施施然走向考场。他暗叹一声,心知这场科考怕是要在满腹疑惑中进行了。更麻烦的是,考完之后,恐怕还免不了要面对那位突如其来的”小姑母”……

策论题目并不难,只有“增加粮产”“安抚流民”两道题。

陈登在打算入仕之时就有意典农校尉一职,对该如何增加粮产早有筹谋,作答十分顺利。

另一边的曹劭则没有昨日那般轻松了。他熟读经义,可一碰到实践题就无从下手,只能根据读过的书写上几句”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一场试考完,众人如流水一般自考院中涌出,不同于昨日的意气风发,此刻士人的沉默里浸透着惶恐。

这些人有治理经验的没几个,大多都是埋头苦读经义,偶尔还做点孝顺长辈的事,比如卧冰求鲤埋儿奉母啊什么的赚名声举孝廉。如今要他们经世致用,大多数人都一头雾水。

一个半时辰后,看着空荡荡只有一段字的杂务考卷,曹劭流出了一头冷汗。

【若汝至东周,择诸子百家之一,汝为何家?能为何用?择一史事而用汝】

还贴心附带了一个例子,是荀彧所写,以荀彧口吻讲述他会如何辅佐霸主,儒法结合辅佐荀子创立学派。

曹劭颤抖提起笔,写下“儒家”二字,而后长久沉默。

他的水平让他能感觉出陈昭出这道题的意思不是让他写“跟随圣人传道”,毕竟这科叫做“杂务”而非“经义”。

这和他昨天做的经义试卷难度差别也太大了吧!

陈登读了数遍题目,从容下笔。

“愿从墨家,修建水利,或可主持修建郑国渠,或修建淮河、泗水之水利……”

他喜欢修水渠,对修建水利也有自己的看法。

徐州地势低洼,易受淮河、泗水影响,近些年天下间干旱多过洪水,四处灾祸横行,徐州还能较为平和,依靠的就是星罗密布的河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