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乱政之忧。
&esp;&esp;地方割据,武夫当道。
&esp;&esp;而现在杨国昌显然认为让地方官吏士绅办团练,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试探,这个口子一开,下一步怎么操练、号令这些团练,是不是要给北境的州县更多的权力?
&esp;&esp;那时,天下省道州县,时有贼寇蜂起,是不是也要给他们权力?
&esp;&esp;李瓒沉声道:“我大汉不是前朝,而今国家武事不振,正要效前汉,于河北等地行权宜之计。”
&esp;&esp;杨国昌摇头说道:“只怕此例一开,就要天下大乱了。”
&esp;&esp;第105章 天子叹息,众臣心惊
&esp;&esp;大明宫中——
&esp;&esp;君臣几人正在议着边事,忽地,一个内监自殿外而来,躬身行礼,道:“陛下,戴公公传旨回来了,现在殿外恭候。”
&esp;&esp;崇平帝闻言,面色顿了下,倒也有意缓和大明宫中稍显剑拔弩张的氛围,吩咐道:“让戴权进来。”
&esp;&esp;迎着内阁首辅杨国昌、次辅韩癀,以及阁臣李瓒,赵翼,贺均诚的目光,崇平帝轻轻笑了笑,说道:“贾珩此子,上次进献三国书稿之时,与朕纵论古今,朕就观此子见识通达,聪敏过人。”
&esp;&esp;先前内阁虽已拟旨,但实际多承崇平帝之意,几位阁臣除却韩癀外,对贾珩虽有了解,但其实不深。
&esp;&esp;内阁首辅杨国昌皱了皱眉,倒也没有说什么。
&esp;&esp;四王八公的开国勋贵,早已腐朽不堪,再换承爵之人,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又能如何?
&esp;&esp;不多时,戴权从殿外而来,先是崇平帝躬身行了一礼,而后道:“圣上,奴才已向贾府传了旨意,特来复命。”
&esp;&esp;崇平帝道:“贾族中人,怎么说?”
&esp;&esp;大明宫中,杨国昌也是看向这位内相,苍老目光深处有着几分不喜,对天子重用内监,他规劝过几次,但天子圣心独断,不予纳谏。
&esp;&esp;见天子如此急切,韩癀儒雅面容上闪过一抹思索,不动声色地看着内监戴权。
&esp;&esp;李瓒、赵翼,贺均诚则是将淡漠、审视的目光投向戴权。
&esp;&esp;戴权迎着几位大学士的目光,面上笑容都是局促了几分,道:“陛下,奴才过去传旨之时,贾族中人刚刚除了贾子钰的族籍……”
&esp;&esp;崇平帝脸上的淡淡笑容敛去,皱眉道:“除籍?”
&esp;&esp;几位内阁阁臣也是皱眉,暗道
&esp;&esp;戴权道:“奴才打听了情由,好像因贾珍一事,贾子钰被族中指责没有宗族,遂除籍。”
&esp;&esp;崇平帝脸色青气涌动,冷笑了一声。
&esp;&esp;几位阁臣都是面色一肃,心头暗道,贾族中人此举,简直不可理喻。
&esp;&esp;国法大,还是族规大?
&esp;&esp;贾珍触犯国律,因罪失爵,贾珩作为受害之人举告于官府,正是国法煌煌,深入人心之举。
&esp;&esp;而贾族却除籍之事待之,简直不知礼数教化。
&esp;&esp;这就是武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