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8章(2 / 3)

前扬眉吐气。贺尧山到底不如贺长德老练,只抓了一条。贺长德抓了两条,贺尧川一条。

&esp;&esp;周淑云笑了,道:“三个人加起来一百岁了,还跟小孩一样。这时节黄鳝不多,等到了六七月,那田里才多哩。”

&esp;&esp;不过那时候稻子也快熟了,没人愿意为了吃黄鳝下田踩踏水稻,糟蹋了庄稼就心疼。

&esp;&esp;贺尧川看着林榆道:“本想拿去卖了,可四条太少。便留着自家吃,等闲下来我去山里转转,若是碰见野鸡野兔再卖。”

&esp;&esp;林榆点点头:“不卖也好,四条黄鳝也不值几个钱。”

&esp;&esp;他们是刚分家,日子过的拮据。周淑云手里那六两银子是救急用的,根本不敢乱花。平时吃饭都是勒紧了裤腰带,也幸亏是春天,山里到处都是野菜不缺吃的。

&esp;&esp;可要说吃鸡蛋吃肉,那是不可能的,平时炒菜都要仔细放油。

&esp;&esp;周淑云的钱是她自己的,与贺尧川无关。他仅有的一百四十文全都给了林榆。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贺尧川心里在琢磨赚钱的法子,想赚更多的钱给林榆。

&esp;&esp;他问周淑云:“娘,三天后是不是有大集?”

&esp;&esp;周淑云点头:“杏花乡开集市,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esp;&esp;贺尧川没明说,趁着饭还没熟。他拿个砍刀,去上里砍了两根大青竹回来,坐在院子劈竹条。

&esp;&esp;贺尧川会编竹筐,这是小时候跟舅母家的亲戚学的,他记到现在。编竹筐也是一门手艺活,乡里有专门做这门生意的。

&esp;&esp;他肯定比不上竹蔑匠,但编出来的筐子簸箕也能用,便宜卖出去,总能卖几个钱。

&esp;&esp;一个竹筐要编一个时辰,甚至更久。贺尧川是业余的,一天编一个,攒几天就能拿去卖。若是卖不出去,也能留着自家用,总归山里的竹子不要钱。

&esp;&esp;林榆兴冲冲剖完黄鳝,把黄鳝切成段。又翻进菜地里拔出一根大葱,用葱和蒜爆香黄鳝。

&esp;&esp;一家人难得吃一回肉,四条黄鳝虽然没有多少肉,但也能塞牙缝,闻着都是香的。一家人都围在锅边看着锅里,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esp;&esp;林榆解下襜衣,等大嫂接过铲子炒刺芽。他挨着贺尧川蹲下,好奇打量竹筐。

&esp;&esp;“能卖多钱一个?”林榆歪头一问。

&esp;&esp;“小的十五文,大的二十文。竹蔑匠卖的贵些,我做的不精湛,便宜卖才有人买。”贺尧川停下手,耳朵红了红。

&esp;&esp;林榆很自然地坐在他身边,贺尧川隐隐压制嘴角。他见林榆蹲着,抽出身下的板凳给林榆,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说话。

&esp;&esp;“我多做一些,等攒十个拿去卖,要能全部卖出去,也有两百文。”贺尧川笑着说,仿佛赚钱就成了最大的期盼。

&esp;&esp;林榆点头,看着地上的竹条若有所思。他拿起一根,细软的竹条在林榆手上折叠环绕,竟然变成一只生动活泼的小狗。

&esp;&esp;看的贺尧川一阵惊讶:“你竟会做这个?”

&esp;&esp;林榆雀跃一下,小表情中有些得意和骄傲,他继续编下一个,说:“不仅会编小狗,还会蝴蝶、螳螂、蜻蜓。”

&esp;&esp;贺尧川编一个竹筐的时间,林榆已经编出好几个玩具,用一根麻线穿过提在手里,是个新鲜玩意儿。

&esp;&esp;第24章

&esp;&esp;今天是杏花乡赶场的日子,两侧房屋鳞次栉比。一眼能望到尽头的三条街,便组成了整个杏花乡。林榆和贺尧川穿过牌坊,往人最多的中街去。

&esp;&esp;乡里不比镇子繁华,来往都是周围的农户,自然也不需要缴纳市金和过所,好处是赚多少都是自己的。

&esp;&esp;林榆和贺尧川人挤人,被围在人流中央。贺尧川时不时回头看一眼林榆,确认小哥儿跟上来。

&esp;&esp;林榆身旁围着一个膀大腰圆的大汉,那汉子浑身都是力气,用力一挤插队,把林榆挤到一旁,撞在贺尧川身上。

&esp;&esp;贺尧川赶紧拉着林榆,边往前走边说:“杏花乡周边村子多,这里是最热闹的乡市。等明日过了赶场时间,人也就少了。也就是趁着人多,东西才好卖。”

&esp;&esp;林榆点头,回拉贺尧川的手,说:“我们找一处空地安置,再往后面走就不是卖竹蔑的地方了。”

&esp;&esp;卖农具的都在街尾,他们来晚了,好位置都被占了。只有一块方寸大的空地,很逼仄,只能容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