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的棺材渐渐从土中露出一角。
渐渐土堆越来越高,棺材全部挖出,露出的却是一幅双人棺材。
“开棺,戮尸。”皇甫嵩的声音也不禁带上了一丝颤抖。
棺钉被一根根拔出,沉重的棺木簌簌往下掉着土块。
离得最近的士卒大着胆子往棺材中看了一眼,却仿佛像看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东西一般,惊恐大叫一声,蹬腿往后退。
“有、有东西!”
皇甫嵩眉毛一皱,他这些亲兵在战场上尸山血海都过来了,亲手杀人不知多少,绝不会被一具死了已有数月的尸体吓到。
皇甫嵩快走几步,居高临下走到棺材前。
开棺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确认张角的确是病死,不是借假死窜逃。
皇甫嵩曾见过张角几次,那时张角还只是大贤良师,是他上官的座上宾。
张角八月病死,如今已经过去数月,好在正好赶上秋冬两季,尸体虽已有腐烂,却也还能认出来这具尸体的确是张角本人。
但是
皇甫嵩惊骇后退两步。
双人棺中只有一具尸体,另外一边只放着一块深黄布巾,布巾上以红漆写着两行话。
第一句话就让皇甫嵩神情大变。
【皇甫将军,一别数年,君在人间,我入黄泉,未见一面,实在可惜】
“此、此”皇甫嵩第一时间觉得这是阴谋,让其自己上手查看棺材是否有事先开启过的痕迹。
没有,棺钉完好无损。
也就是说这快带字幕版是张角下葬的时候就放入棺材里的。
可那时候在冀州的将领还是董卓!
皇甫嵩头皮发麻,提心吊胆往下看。
【请君戮吾尸,如戮大汉】
皇甫嵩的手指颤抖,不自觉后退了几步,一股寒气直冲天灵盖。
张角如何得知带兵攻破之人会是他皇甫嵩?又如何得知他会掘墓挖坟?又是如何得知陛下下令让他开棺戮尸?
一下子,皇甫嵩进退两难。
请君戮吾尸,如戮大汉。
若这张角当真有神异,那这句话到底是张角临死前放的狠话还是一个谶言?
东汉开国帝王刘秀年幼时曾被谶言“刘秀当天子”,后来也果然当上了天子,刘秀登基之后更是“宣布图谶于天下”。汉章帝更是命班固写《白虎通德论》,以谶言治理天下,儒生多习谶纬,称 “七经纬” 为 “内学”,把经书反称为 “外学”,谶言之重可见一斑。
皇甫嵩是儒生出身,亦是自幼学习图谶之学。
“来人,将此布拿出包好,快马加鞭送回洛阳呈给陛下。”
皇甫嵩最后也做不了决定,只能将此事再反推给帝王。
一路跑死三匹快马,黄布终于入了洛阳。
汉灵帝刘宏打着哈欠,眼眶虚浮,身上还带着未散尽的脂粉味。
“这个皇甫嵩昨日不是才刚传急报说已经拿下了广宗吗,今日为何又急匆匆送八百里加急过来?”
刘宏带着些许怒气向张让抱怨。
在他看来,张角死了就代表黄巾之乱已经平定,他可以接着万事无忧享乐,谁曾想连一晚上的安稳都没有就又送来一封八百里急报。
张让眼神闪烁,口中奉承:“说不准又是一封捷报呢。”
同时决定要把张角寄来的那封信再往深处藏一藏。
原本张让去岁收到张角送过来的那封密信之后就打算立刻烧掉,可思索再三,张让还是把那封密信收了起来。
但是没有拆封,若是日后事情败露,他也能假言说自己连信封都没有打开过,不曾和黄巾贼勾结。
说话间,小黄门已经将送信的士卒带了进来。
传信兵刚一进来刘宏就捂住了鼻子,皱眉:“什么东西这么臭?”
“启禀陛下,这是皇甫将军亲笔密信。”士卒跪下,双手捧着黄布和一封帛书。
刘宏嫌弃看了一眼,给张让打了个眼色。张让立刻上前拿起帛书在刘宏面前展开。
顺便偷看。
刘宏曾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以张让赵忠为父母,对十常侍的信任非常。
刚开始看密信,刘宏还漫不经心,越看脸色神情越严肃,读到最后脸上甚至露出恐慌。
一侧也跟着看完了密信的张让心中更是惊涛骇浪。
回去就把密信翻出来,他就看一眼。
刘宏又惊又怒,他恨不得将张角的尸首千刀万剐,可看着这铁证一般的谶言,却实在说不出让皇甫嵩戮尸的话。
“既然确定了张角已死。”刘宏定定神,努力让自己不要想什么谶言,“那就再把他埋回去。”
张让眼珠转了转,凭借他这么多年对刘宏的了解,张让已经确定刘宏怕了。
待到传信的士卒拿着帝王的命令离开后,张让随意就找了个借口让小黄门替他顶班,自己一溜烟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