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前抵达京城。
京城分店从民间购入一本古籍《抓鬼杂记》。
它是武周年间的志怪故事。作者玄空,自述是少林达摩堂的一名武僧。
经过调查,在少林寺历代弟子的名录上,确实在武周末年能够找到法号「玄空」的达摩堂弟子。
有关玄空的记录,没说他擅长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哪一门,却说他好弄文墨。
曾经写了一本志怪小说,但少林寺没能保存书稿。不慎将稿件遗落江湖,未再寻得。
由此推测,《抓鬼杂记》应是少林遗失的那本书稿。
现在要寻找在隋末唐初最后一次出现的惊雁宫,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线索。
少林武僧的话本里,说不定藏有彼时江湖的秘密。
灯火静燃,夜色渐深。
叶孤城在灯下认真翻阅古籍。
读到书中对公孙氏剑舞招式的描述之详细,让他能凭此复刻出半套公孙剑法时,确信此书不只是虚构。
玄空写书,掺杂了当年的真实江湖经历。
叶孤城继续翻阅,找一找还能还原出什么,忽听窗台有异响。
“咚,咚,咚。”
三枚石子敲击窗框。
随后,一团黑不溜秋的东西晃晃悠悠从屋檐方向坠了下来。
隔着窗户纸,依稀看到是一顶帽子形状的物品出现在窗外。
叶孤城立刻警觉握剑,猛地一把推开窗。
当看清窗外之物时,他瞬时眉目舒展,眼底盛满笑意。
这是一顶尖顶长帽。
黑色的,绣着四个红色大字「正在捉你」。
它是传说里黑无常的标志性帽子。
只见帽尖被打了一个结,系在一根夜色里几乎不可见的鱼线上。
叶孤城顺着鱼线向上望去。
果不其然,看到了凉雾坐在屋顶。
她戴着传说里白无常的「你也来了」长帽,手里还拿着一根细竹竿似做钓鱼竿。
凉雾笑着挥了挥手,“晚上好呀。白无常钓鱼,愿者上钩。”
白无常钓鱼,愿者上钩。
谁是愿者?
叶孤城“咬饵”。
他戴上黑无常长帽,跃至屋顶与凉雾并肩而坐。
两顶无常帽被初夏的月色笼罩。
「正在捉你」、「你也来了」八个血红大字在朦朦胧胧的月光里,似乎也添了一份柔和暖意。
叶孤城:“你不是计划在江南赏夏吗?”
二月末,两人在宿州分别。
一个北上巡查书肆哥分店,一个南下回到杭州小院。
凉雾的原计划里没有北上的行程。
她想在江南一带好好逛逛,等到接天连莲叶无穷碧,两人相约西湖再见。
叶孤城问:“你突然来京城,不可能是专程来赠送我一顶黑无常的帽子吧?”
“帽子是捎带的。”
凉雾说,“我在江宁城佩戴白无常帽子单独行动过了,也不叫你这位黑无常少了业绩。”
“多谢你关心我的业绩。”
叶孤城才没有乐于制造鬼差传闻,在皇城留下一二则就够了。
“不客气。”
凉雾自然而然地说,“其实我到京城来,本就是想见你。”
叶孤城的脸色瞧着云淡风轻,他握剑的手指已经蓦地收紧。
明知这话必有后半句,凉雾不会只是单纯地想见他。
凉雾并没有说后半句,反而侧头凝视。
真的如她所言,认认真真地端详起对方,像是欣赏一件稀世奇珍。
某个瞬间,她的眼神温柔入睡。柔情却稍纵即逝,令人难以捕捉。
屋顶,初夏的风徐徐地吹。
夜阑人静。
叶孤城好整以暇地坐着,仿佛未被身侧的目光撼动半分,但是任由一白一黑的长帽飘带缠绕到了一起。
半晌后,凉雾打破沉默,“你怎么不问我在看什么?”
“还用问吗?”
叶孤城理直气壮地回答,“显而易见的,你是在言出必行地看我。”
他还反问了,“该是我问你,你看出什么心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