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县令庶女 第110(1 / 3)

许栀和站起身,走到大理石桌前,低头看着两幅画。

许久不用笔,两人最初的手法有些生疏,起笔处粗细不定,后面渐渐找回感觉,用笔更加得心应手。

两人不约而同的画了春日,一人画的是花上簇拥着的蝴蝶蜜蜂,将春花盛开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人画的是波动着湖水,细细的垂柳轻柔地推开湖面,泛起一阵阵涟漪。

从画功角度而言,两人都算过关了。

见许栀和颔首,梁影和陆云阔都露出了一抹欣喜。她们毕竟才十三四岁,装了大半日的成熟稳重,现在被许栀和认可,发自内心的高兴起来。

许娘子点头了,说明这件事八成能行!

许栀和没让她们惴惴不安太久,笑着说:“既然你们愿意,我也愿教你们描金丹青,拜师之礼太过隆重,若是半年之后,你们还愿继续学习,到时候再行不迟……此事,可让常姑娘作为见证。”

常庆妤忽然被点名,极快地回神,挺起胸脯示意自己很可靠。

“对,许姐姐既然这么说了,你们也回去好生考虑一番。”常庆妤学着母亲和兄长的样子装得老成稳重,“等学了一段时日,仍初心不改,便可端端正正拜师行礼。”

梁影和陆云阔被喊过来的时候就被明确告知,常家只是牵线人,她们以后唯一需要直面和恭敬的,便是教会她们技艺的人,也就是她们未来可能的师父——许娘子。

拜了师父,以后便要像寻常学子面对先生一样,逢年过节,处处礼遇,但好处也是有的,能从师父那里学到东西,成为自己安生立命的本钱。或许将来有朝一日,能将师父传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

不过现在的梁影和陆云阔,还没有想得这么遥远。她们最开始的触动,不过是因为常家郎君说:学会了这些,以后就再也饿不着了。

现实让她们忘记从前衣食无忧的生活,转而为三斗米折腰——也没什么,活着才是这个世道最要紧的事情。

“多谢常姑娘,我们明白。”梁影和陆云阔点头。

巷口小院太过于狭小,光是布置可供用来教授的书案,就能挤占本就不大的空间。

常庆妤正有心将空间腾出来给许栀和使用,她吩咐小厮去准备许栀和画作中常用的金粉,然后对她说:“今日匆忙,马行街的常家书斋二楼只堆放了杂书,收拾出来空间也够用。”

许栀和没有拒绝常庆妤的好意,“如此甚好,马行街离得近,我来往也方便。”说完,她又用一种本该如此的语气说,“我也不好白占你便宜,场地所需要的费用,可从书画所赚的银钱中扣除。”

常庆妤本就下定决心划清和梁影和陆云阔的界限,以后就算有了大出息,也只需要记着许栀和一人即可,等到她这么说,立刻颔首应下,“我明白,姐姐放心。”

此举不但能展现常家对许栀和的技艺并无半分图谋,也能暗中给梁影和陆云阔一个警醒——从前父辈在朝为官,算是半个同僚,因此遇上这件事情,她能尽己所能地拉扯一把,但若日后起了龃龉,也莫要想着从常家这边讨回公道。

于常庆妤而言,梁影和陆云阔在祖父、父亲辈可能还有些提携后辈的拳拳慈爱之心,但自己绝对是以许栀和为重的。

许栀和望着常庆妤舒展随性、举重若轻的态度,俨然在她身上看出了一位未来考虑事情周全,能帮携、甚至带领常家走得更稳健的家主姿态。

常庆妤也觉得自己成长了,但这样的成长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她这两个月,也并非毫无作为。

她面对许栀和眼中的夸赞洋洋得意,不过顾忌着在场还有比她更年幼的同辈,将玩闹的一面藏匿收敛。她正了正神色,另开了话头:“说起书画所赚的银两,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姐姐,上次你送来的画作刚悬挂在书斋没几日,立刻就有人前来问价。”

寻常的问价自然不能打动已经见过汴京中真正权贵的常庆妤,她略带兴奋地一停顿,像是希望对方能够猜一猜,然后在下一个瞬间揭开谜题,“还是上次见过的内监!”

这对许栀和与常庆妤来说是个好消息,一时的新奇或许会赚取看似不少的银钱,就像是常家设宴让刻纹的琴台小火了一阵,但是如果失去了支撑,这种光靠着一时兴起堆积起来的虚假繁荣很快就会走向衰落。官家的兴致未减为这种新兴的画艺注入了活力。

汴京城作为大宋的都城,不仅是最繁华的所在,更是权力集中的中心,官家的任何倾向,都会带动一种东西的兴旺或衰败。

常庆妤光是想想京城中旁的不说数银子最多的官员和富户会迫不及待跟风去买画作,做梦都能笑醒。

许栀和的笑意并没有比她少,她本来只是想画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书本故事的延申产物而存在,可现在的情势超乎了她最开始的预期,她准备重新审视自己之所以想起这件事的契机,最后安静地俯身从笔山上取下毛笔,蘸水勾勒。

在她教授的期间,常庆妤挥手遣退了院中其他的小厮,只留下两个丫鬟站在不近不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