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县令庶女 第56(1 / 3)

许栀和本想不惊扰他,见他已经发现了,主动上前两步走到他身边,“写完了?”

没有,但不急于一时。

陈允渡:“差不多。”

许栀和扯了一个蒲团,顺势在他的对面坐下,“方梨和秋儿说要做两个花灯,你既然现在有空,一道画几个灯面?”

“好,”陈允渡站起身,回头在柜子上翻找,拿了一卷看着不俗的纸过来,“这是先前同窗相赠,用这个做灯面,应当会好看。”

许栀和好奇地打开,只见细腻雪白,纤薄的纸面上点着细碎的银箔,像是纷纷扬扬的落雪。

这纸许栀和在书斋见过,一刀数百文不止。

这一卷一共五张,陈允渡平常练字写字不需要这般精致的纸面,于是一直放着,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

他将纸面铺开,将润过的毛笔递给许栀和,“娘子请。”

昨日刘家木坊特意上门送钱,他才知道栀和画一扇纹路,可赚十两白银。

许栀和接过笔,顿了顿,望着他,“你不画吗?”

“我只学过些许,不算精通……”陈允渡本想就在旁边帮许栀和研墨添水,对上她的期待目光,让了一步,“那我画一幅?”

两人对面而坐,各自执了笔。

许栀和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

嫦娥飘逸难画,她怕自己弄巧成拙,没能锦上添花不说,反而将兔子也画坏了。

画完,她抬头看了一眼陈允渡的进度。

陈允渡和她写实的笔法截然不同,而是一种很中正的画法,时而工笔勾勒时而按笔渲染。

正是一幅嫦娥奔月的图——冷月悬于夜空,画中嫦娥衣裳飘荡,披帛于臂弯自然垂落,姿态灵巧。

明明只能黑墨,却能在他的纸上看出颜色层次变化。

许栀和望着他专注的神态,没直接开口问:“这叫做‘不算精通’?”

那什么才算?

她转过来重新欣赏自己的小兔子,虽然不如他笔下景象开阔,却也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可爱。

也很好。

陈允渡这幅画工程量巨大,许栀和有意等等他,随手在桌上拿了一本书。

书中间夹着一张纸,刚一打开,就自动两边分开,露出其中一张折了三折的纸——写过字的墨迹隐隐约约,许栀和有些好奇,又不敢贸贸然地直接打开。

她合上了书,单手托腮看着陈允渡的动作。

约莫半炷香后,陈允渡将笔放在了桌上,“好了。”

许栀和被太阳晒的困意瞬间烟消云散,站起身走到陈允渡的身边一起观赏,整幅画主次分明,圆月嫦娥为首,接着如丝缕的月光,最后下落,庭院中藻荇交错。

她十分喜欢,对上陈允渡略显紧张的眼眸,她道:“官人原来骗我。”

陈允渡立时紧张了起来,“我哪有?”

他不知道揭榜的感觉如何,但应当不会比现在更紧张了。

许栀和将压在纸上的镇纸拿开,“如果这叫作不精通,那么我怕是三岁小儿,不会执笔。”

陈允渡解释:“栀和信我,比起策论,我确实不擅笔墨。”

许栀和:“……”

有时候只一个瞬间,许栀和就失去了所有交流的欲望,可是陈允渡的眼眸清澈认真,丝毫没觉得自己这句话有多气人。

陈允渡见她低头没说话,伸手扯住了她的一截衣袖,动作很轻地晃了晃。

“……”

许栀和:“好啦,我之前没提醒你,做花灯的纸面不需要点满全篇,这一幅留在家中裱起来充作装饰,剩下几幅我说你画。”

陈允渡自然无有不应。

桂树、嫦娥和宫殿……加上她画的兔子,一共四页纸,刚好用完。

拿起画好的纸面,许栀和拉着他的手跑到屋外,将前两日劈开的竹皮削成细条,搭建灯架。

陈允渡怕许栀和的手指再度受伤,主动揽过了这项工作,“这些不算多,我一人足矣,栀和在旁边看着就好。”

他的动作熟练,许栀和估摸着时间,去厨房找方梨和秋儿要了碗浆糊。

浆糊制作简单,一碗清水半碗白面,混合均匀后倒入锅中煮沸盛出,便可以用作粘合剂。许栀和端着热乎乎的浆糊走到陈允渡的身边,看着他熟练地搭成框架,又量了量纸面大小,不断修改,最后用竹刷沾了浆糊,涂在竹皮处固定。

许栀和看得手痒,“你做框架,我来糊纸。”

陈允渡颔首:“好。”

两人分工明确,陈允渡有了先前的经验,第二个速度直线上升,许栀和则出师不利,尾部的纸张交叠,厚重一团。

她思量了片刻,果断拿了刀,将余下的纸裁了。

其他几个人如法炮制,在里面点上蜡烛,就是一个个精巧的花灯。

蜡烛不便宜,但许栀和新得了十两银子,颇为大方地让方梨和秋儿上街买了六根红蜡,又让买了些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