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包小包,以为是去京城投奔亲戚,略扫了几眼物什,便埋头登名。
“辰时二刻准时发船,郎君莫记岔了时辰。”船工提醒道,“若是没什么需添置,也可上船入仓候着。”
许栀和回头看了一眼秋儿,后者低着头,安安静静。
陈允渡道:“东西备全了,还请带路。”
五人便跟着船工踏上了一艘两层楼高的大船,顺着搭梯而上,船上已然坐了人,不过都不熟识,各忙各的事。
只有在船工领人上船时,才会从自己的世界中抬头望一眼,随后又低着头。
许栀和一行人多,每个人按两百三十文算,一共一千一百五十文。虽然贵了些,但船舱也宽敞,给了相邻的两间。
陈允渡和良吉住一间,许栀和与方梨、秋儿住一间。
船工将人带到,准备离开的时候,许栀和忽然拦住他,“劳驾,烦问此去汴京大约需要几日功夫?”
面前的女子衣着雅致,说话温和,船工很是乐意解答,“中途转两趟水运,前后得十七天。”
大半个月在水上飘着。
从前许县令调官,她也跟着走过水路,不过前后两三日功夫,还从未在水上待过这么长的时间。
许栀和心中有数,微微颔首,对着船工说:“多谢。”
“不费事,不费事。”船工摆了摆手,“每过两日,船会停岸个把时辰,到时候可沿途买些吃食。若今日没备,现在下去准备一些路上吃,也来得及。”
说完,他转头一瞥,正好瞧见津渡新来客,于是匆匆拱手,离开了。
方梨坐不习惯摇晃的船只,伸手扶着船上桌板,闭着眼睛捱过眩晕。许栀和走到方梨身边,她是清楚方梨晕船情况的,见她神色不对,取了茶杯倒入些许白糖,又将事先准备的甘草茯苓碎斟入其中,用水化开。
方梨接过药糖水,小口小口地抿着。
许栀和摸了摸她的脑袋,“喝完小睡片刻。”
方梨晕船厉害,睡过去反倒能缓解身上的不适。
一旁的秋儿在旁边帮着铺开被褥,扶方梨躺下后,许栀和问:“你怎么样?”
秋儿:“姑娘不必担心。奴婢小时候常与父兄坐船。”
许栀和这才放心,略顿,对她道:“船直行汴京,你先随我们去汴京认路,等在汴京安顿下来,我再想办法送你去应天府,如何?”
应天府离汴京相近,到了汴京,再去应天府也方便。
秋儿自然没有异议:“奴婢但凭姑娘作主。姑娘不必担心,能跟着姑娘出来已然万幸,姑娘可千万别发愁。”
她神色认真真挚。
许栀和心下微松,她承诺过要送秋儿去应天府,但漕船行船有终,中途分开不便……她担心秋儿会忧心。
两人正说着话,船舱门口忽然响起一阵叩门声。
“栀和?”
是陈允渡的声音。
秋儿浅浅一笑:“姑娘去看看吧。方梨姐姐身边有我照看,姑娘别担心。”
许栀和望了眼饮完药糖水后闭目养神的方梨,朝秋儿微微点头,起身走到外面。
陈允渡正准备说话,许栀和伸出食指比在他的唇边,轻声道:“方梨有些晕船,现下她正休息。”
“是我考虑不周全。”陈允渡道。
“不怪你,方梨自己瞒着不许说。”许栀和摇头,“还好她晕船不算严重,不随意走动,多加休憩,便无甚大事。”
两人走到大船甲板上。大船正好启动,几丈宽的帆满载着风,拨开了青绿色的水面。
一圈圈的涟漪,倒映着站在一起的两人。
船行之后,又有人拿着簿子核对信息。查验完毕,又走向下一位。
水中浪花一个颠簸,许栀和没站稳,陈允渡伸手扶了她一把,从怀中取出帕子铺开,“娘子请坐。”
许栀和没有拒绝。
坐下后,她忽然想起了前两日发生的两桩事。
前日是归宁的日子,直接去舅舅家太过显眼,因此两人只在院中读书习文,改成了昨日登门。
只是苦了良吉,去了许府后,听了许县令好一阵唠叨。
唠叨的内容也是陈词滥调。简单来说,便是那日陈允渡将许栀和接走后,满场宾客虽在,却无一人主动上前找许县令吃酒。除了峨桥县那几个相近的、想要巴结他的。
许县令坐不住,主动取了酒杯下去,无意中听到人家交谈——
“听说一开始,许县令有意将女儿许人做妾。”
“哪个好人家会把自己女儿送出去?这许县令,也是个拎不清的!”
听了两句话,许县令的面色顷刻就白了,当即准备质问三丫头是不是她在背后说三道四,可刚走回去,却想起来三丫头已经出门了。
许县令一腔怒火无处可发,只能恨恨地踢了脚桌子。
总要回来的,他想,到时候,他定要好好教训这个不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