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又带着杏花村走到了宁江府的府城来,没有现在在县城那边进行安置,因为朱氏族的老家在宁江府城这边。
“这就是宁江府城吗?城墙好高啊!”
“前面排队那么多人,也不知道还收不收我们才的人。”
“希望我们村不要被分开吧!”
“是啊,这人生地不熟的。”
………
“可带户籍?”在城门口的官兵问道
“带的,我们一个村的户籍都带的。”
“哦,一个村的?你们倒是逃荒都整整齐齐的。”
“姓名、籍贯……”
“禄丰府……”
“朱姓?本家呀!可是从……”
“对对对,我们杏花村的都是。”
村长也没想到在城门口就遇到了其他支的族人,这下好了,估计不会被分开安置了。
果然,等杏花村的人都登记好,他们就被安排到距离宁江府最近的一个村进行安置,带他们去的衙役也是姓朱的。
“村长,你是什么字辈?我好称呼”
“到我这是文字辈。”
“哟,那你可是我爷爷辈了,村长爷爷,你们这是逃荒回本家了………”
在衙役滔滔不绝中,村长知道了他们杏花村被安排距离府城近,还有就是没被分开安置,这都是因为在府衙里面有很多的朱姓族人。
而他们知道了杏花村是当初北上逃荒的族人,自然是会优先安排好自己的族人的。
从府城走了半个时辰,就到了临江村,村里很大,还有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田地,有人在田里耕地。
衙役带着他们找到了临江村的村长,进行一番寒暄后知道了杏花村的人是同族的人,就带着他们来到临江村河对面的位置说道:“村里都住满了,也就这边的地方宽敞,够你们建房子开荒的。”
“说起来,这里原本就是你们这一支住的地方,只是百年过去,曾经的都没有了。”
“村里还有一些空房子,你们看怎么安排几家合住一下,等房子建好在搬过来住,南方的春天可是经常下雨,又潮湿的。”
“那房租怎么算?”
“都是同族的人,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你们住进去就是了,爱惜房子就好。”
“哎,谢谢了老哥。”
“嗨,谢什么,走,我带你们去空房子看看,先收拾今晚好过夜,量地什么的明天再过来。”
“哎,哎!”
………
杏花村合并到了临江村,现在是临江村村民了,而他们与原来的临江村村民隔着一条河,彼此都有距离,以后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矛盾就是了。
临江村距离府城近,挣钱的都到府城买房子住或者是去做生意去了,村里的房子也就空闲下来了。
铁木一家跟着他们邻居一家合住一个院子,房间大家挤挤也刚好够分。
当然是男的住一起,女的住一起才够的。
第二天量了地基,开荒那是你家开多少就有多少,反正前三年不用交税,不过也是先把自己要开荒的地量出来,别到时候扯皮了就不好了。
第三天,杏花村每家每户都派了当家人去府城,回来后就是跟着过来建房子的人,当然那些打下手的就去找临江村的人。
不过这边三月份已经开始春耕了,并没有找到多少人,还是只能自己干。
他们逃荒路上,铁木安排了杏花村的人去灭了一个土匪寨,大家分了钱,每家每户是有钱建房子的。
铁木在杏花村后山那里还找到了几株人参,就是年份不怎么大,好在卖了也能换个几十两银子是有的。
“叔,我们家建青砖瓦房吧!再过两年,大哥该成家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村里大家现在都不缺钱,估计建青砖瓦房的人不少,我们家也不打眼,你也别说你大哥,你今年也也十一了,距离成家也没几年。”
“叔,我还小。”
“都半大小伙子不小了,反正你们两兄弟要成家,不如就建大一些,你登记时自己立了一户,不如你自己建一个院子?”
“嗯,也可以,就建在叔家旁边。”
“行,我知道你不差钱,不过我们也要为以后做打算不是?你们两兄弟可没什么手艺。”
“叔,现在我们先把房子建好,把地开荒了,要不要买头牛呀!不然开荒到什么时候去了。”
“牛是要买的。”
………
就这样,第三天叔侄爷俩一起去的府城,回来带回了一头牛还有一牛车的东西回来。
当然其他人也是置办了很多东西的,之前那些钱都没地方花,如今到了地方安定下来,可不就买买买嘛!
而村里的人都决定建青砖瓦房,可把砖厂的老板高兴坏了,还有就是村里人也是很高兴,因为对面建房子,他们找村里人去帮忙,开工钱的。
而临江村木匠一家也非常